首页 > 网视 > 天下黄冈人>

[央视]恽代英·共存社·党的第一个农村党组织

来源于:《红色黄冈》

收录于:2019-01-26 18:36:04

☆☆☆ 编辑:《今日黄冈》编辑部 ☆☆☆

     大型画册《红色黄冈》的背景、过程及框架qUW《今日黄冈》
     2002年11月,黄冈市党的十六大代表、老红军、原行署老领导白水田同志在北京参加十六大期间,拜访了1938年在延安抗大的同学、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部长宋平同志。战友相见,格外感慨。在宋平的家里,白水田同志提出想在晚年组织编写一本画册,宣传黄冈的革命历史,教育干部和后代。宋平听后十分赞赏,并当场为白水田同志题写了《红色黄冈》的书名。白水田同志又向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作了报告,并请求他作序。俞正声同志很高兴,在不为其它书籍题名作序的情况下,破例在一个星期之内于2003年3月8日完成了序言定稿。
新闻联播 > [视频]“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 恽代英  <<移动版观看qUW《今日黄冈》
 
 
视频简介:《恽代英日记》是1981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恽代英曾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政治总教官,他曾经参与并领导了武汉的五四运动。当年恽代英的日记是公开的,恽代英的学生去找他,如果他不在,就看他的日记,看了他的日记就等于和他见面了,和他思想交流了。1917年10月8日,《恽代英日记》记载了互助社。央视[我有传家宝]《恽代英日记》<<移动版观看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引文:1982年3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王鹤寿、赵毅敏、曹瑛等六人纪念张浩的文章《忠心为国、虽死犹荣》,就指出:“共存社它的性质是共产主义小组式的组织。”此文经过胡乔木的批准而刊登。
 
 
党的第一个农村早期组织──共存社  (胡中秋)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湖北黄冈浚新小学成立的共存社,从她的纲领宗旨、组织形式、人员构成、活动内容等都类似于上海、北京、武汉等地成立的共产主义性质的党的早期组织。而且她成立的地点和活动范围都是在湖北黄冈的农村。对农村的革命运动产生了很重要的推动、影响和进步作用。所以,就对党的早期组织研究的进展和现状,把共存社认定为党的第一个农村早期组织。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是党的早期组织。是党在上海、北京、长沙等地的八个共产主义小组之一。在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到党的一大召开之前,在湖北黄冈农村也成立了一个类似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组织。这个组织称谓“共存社”。根据现有历史资料的考查和研究,同期内,全国还没有“共存社”这样的农村组织。我认为,“共存社”,既是党的早期组织,又是党的第一个农村党组织。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一、共存社成立的背景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共存社成立的时间比党的一大召开的时间早几天。在这之前,党的组织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并开展活动已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共存社的成员与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交往活动频繁。武汉共产主义的主要成员董必武、陈潭秋,在武昌创办的私立武汉中学,既是一个教学基地,又是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基地和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地。共存社的主要成员恽代英、林育南、黄负生等,都参加过董必武、陈潭秋组织的在武汉中学的教学授课和革命活动。他们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配合,共同探索,表现得志同道合。1919年11月,恽代英、林育南、李书渠等在武昌横街头中华大学书报部的基础上,开始创办利群书社。经过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利群书社成为武汉地区的先进分子推动新文化运动,学习、研究、传播马列主义的重要阵地。在这里活动的大都是利群书社和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同时,也是湖北的先进分子与湖南、北京和安徽等地革命者的联络站。1919年12月中旬,毛泽东去北京,在武汉停留了一个多星期,他就住在利群书社后面的一栋房子里。与恽代英进行了多方面的交谈,他赞扬恽代英办利群书社和利群织布厂“这个办法好”。他们在利群书社学习、研究并开始信仰、接受马克思主义。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世界观得到了彻底的改造,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利群书社,对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和共存社的成立都起到了重要作用。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共存社成立之前,湖北社会上也成立过一些社团。早在1917年8月,湖北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恽代英与黄负生、梁绍文、冼百言发起组织了“群策群力,自助助人”的互助社;在恽代英和互助社的影响和帮助下,武昌中华大学附中进步青年林育南、魏以新等组织了新声社;接着林育南和李书渠、廖焕星、谢远定、陈学渭、唐际盛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又发起组织了健学会、辅仁社、黄社、日新社等社会小团体。五四运动爆发后,林育南、卢春山、刘光起同陈潭秋到黄冈创办了通俗讲演社。1920年4月恽代英与施洋等又组织了平民教育社;5月,陈学渭、宛希俨组织了武昌人社;6月,林育南、卢斌、陈学渭又组织了诚社。这些社会团体,多半是以服务社会,利群助人,追求学问,修身养性,以创造一种“桃花园”式的共同生活。他们都是年轻的知识分子,不了解社会,不懂得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掌握社会的主要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所以,这些社团,充满着浓厚的仁义礼智信的封建传统观念。他们都是有志之士,怀着满腔热血,在黑暗中求索,而对于“改造社会”都是无济于事。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1920年初,恽代英、林育南、李书渠等正式组织成立了利群书社。起初,也是以“利群助人,服务群众”为宗旨。互助社、新声社和健学会的大部分成员也踊跃报名入社。社员们开始在书社内实行半工半读的共同生活,其目的是把书社“修养”成一个“为社会服务的有力团体”。1920年2月1日正式开张营业,经营项目有:“一、经售肆间不易购买的新书与杂志;二、代订不易购买的各项书报;三、代为预订各种新书;四、代派京沪有名日报。”书社一成立,就致力于新文化和马列主义的传播工作。《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马列著作和《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社会主义史》、《阶级争斗》、《新青年》、《共产党》、《少年中国》、《星期评论》、《晨报》、《时报》等进步书刊杂志都在这里经售。书社不但销售马列著作和进步报刊杂志,还是社员们研究新文化、攻读马列著作的园地。书社定期召开讨论会,交流学习经验。利群书社的社员们在这里深入学习研究并接受了马列主义。从书社的最初宗旨和工作情况来看,利群书社实际起到了投之以桃而得之以李的作用。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二、共存社成立的经过及其活动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1921年暑假,恽代英从南京开完少年中国学会的会议回到武汉。林育南从北京也回到武汉。恽代英、林育南、李书渠、林育英等在一起商量召开互助社年会。并确定年会在河南信阳柳林中学召开。随后,由于柳林局势发生变化,故改在黄冈浚新小学召开。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浚新小学,是林育南1919年7月从中华大学毕业回乡创办的。目的是为了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教育农民,开通乡村风气。一年后,因经费困难和封建势力的破坏而停办。到1921年春,在恽代英的支持与帮助下,学校又重新开办。与此同时,陈潭秋、陈荫林兄弟俩受林育南创办浚新学校的启发,把陈策楼后向阳坡上一所旧学堂改造成一所新学校,定名聚星学校。它既是教学基地,又是宣传阵地和革命活动据点。刘祖念,把刘氏家族私塾学校,也改造成为一所革命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是穷苦农民的孩子,名为青黎学校,深受学生、群众欢迎。这三所学校都在黄冈县境内,并且相距不远,都具有革命的性质。创办后,合办有小报《自我牺牲》。并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所以,互助社的年会确定在浚新小学召开,是有它的内在原因的。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1921年7月中旬,参加会议的人员先后乘船抵达黄冈的团风后,步行来到浚新小学。至15日到达的有李求实、林育南、汉儒、浚孙、郑遵芳、唐际盛、卢斌、吴景钟、恽代英、李书渠、林洛甫、林育英、郑兴焕、士希、克友、冼百言、沈兴耀、镇山、张行健、卢春山、廖焕星、刘茂祥、刘光起等;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长沙文化书社经理易礼容,此时来黄冈聘请织布师傅,应邀参加;陕西、河南的社员因路远交通不便,均未出席。参加会议的共计24人。他们大都是互助社的成员、利群书社的社员和朋友。当晚集会,讨论了会议规则、日程安排及学习讲演事宜。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7月16日至21日正式开会。恽代英、林育南、李书渠、沈光耀是大会的主席。会议讨论了互助社的分股、设委员、委员的职权、委员的表决权、经济和戒约等问题,书社、学校、工厂的经济事项。会议着重讨论了建立革命团体问题。有的代表提议建立一个“波社”(波尔什维克)。最后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建立一个“波歇维式”的团体,定名为共存社。与会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社会革命、阶级斗争、革命手段和目的等问题都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并讨论制订了共存社的宗旨纲领。即“以积极切实的预备,企求阶级争斗,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的目的。”它是一个“组织严密、俨然一国家”的政党性质的组织。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共存社成立以后,积极开展了各项活动。首先是发展党的组织。共存社是1921年7月16日至21日正式成立。接着,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就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了。共存社的成员恽代英、林育南、李书渠、陈学渭、肖人鹄等都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在陈潭秋的具体指导下,他们又在浚新、聚星学校成立了两个党小组,由胡亮寅、肖人鹄分别担任党小组长。翌年,这两个党小组又发展成为两个党支部,胡亮寅、肖人鹄分别担任支部书记。与后不久,在青黎学校也建立了党的杨鹰岭支部。这些都属于党在农村较早的基层组织。在农村发展了一大批党员。其次,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启发农民起来革命。利用浚新、聚星、青黎三所学校合办的小报《自我牺牲》,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批判封建礼教,抨击时敝,探索革命道路。在校外,开办妇女识字班和农民夜校,一边帮助他们识字、一边向他们灌输革命思想。他们经常组织大型活动进行演讲,或自编自演节目,内容新颖,形式活泼多样。第三,继续办好农村教育。以浚新、聚星、青黎学校为基地,大力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学校绝大部分是贫苦农民子弟。他们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和周围的群众欢迎。第四,积极开展工人工作。在共存社成立大会上,林育英被推举为负责工厂的工作委员。会后,随长沙文化书社经理易礼容到长沙望麓园织布厂做工,受到毛泽东革命思想的影响。初冬回汉,被党组织派到武昌模范大工厂当工人,并投身工人运动。不久,成为武汉染织工会负责人之一。1922年2月,由林育南、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的早期工人党员之一。由于斗争需要,奉调回到利群毛巾厂,担任经理,并负责党的交通工作。共存社的恽代英、林育南、李书渠等在武汉也领导参与了许多的工人工作和工人运动。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三、共存社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党组织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1、制订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纲领。他的性质在他的纲领宗旨中充分体现了出来。共存社的成员在成立大会上,通过认真的讨论,决定成立一个布尔什维克式的组织──共存社。并制订出“以积极切实的预备,企求阶级争斗,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的目的。”的纲领宗旨。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纲领。首先,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一个最基本的观点,就是要通过阶级斗争,以消灭人类社会的压迫和剥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共存社成立之前,其大多数成员们对《共产党宣言》都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共存社创建人之一和宗旨纲领的起草者之一恽代英,1920年下半年,受《新青年》杂志的委托,翻译了考茨基的《阶级争斗》。这本书主要是正确地阐述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他是《阶级争斗》的翻译者,也是《阶级争斗》的学习者、掌握者、接受者和运用者。其次,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农政治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就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农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应成为社会的主人,而不应是受压迫剥削的劳农。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通过对劳动剩余价值的剖析,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劳农工人的秘密,马克思主张,要彻底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以实现劳农政治。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登上社会政治舞台,做社会的主人。共存社的纲领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第三,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社会物资充足的理想社会。共存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共存社的“人类共存”与互助社等社会团体提倡的“共同生活”有天壤之别,前者是马克思主义的,后者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的色彩。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在共存社成立之前,其成员绝大多数都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有的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有的是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坚分子。他们把马克思主义贯穿于共存社的行动纲领之中,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共存社的纲领,字里行间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2、由一批马克思主义分子所组成。共存社的成员们,都是激进的先进分子,他们致力于自身修养,服务社会,寻求共同生活。利群书社成立以后,通过学习、研究马列主义,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论,以及如何改造社会的方法论都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和升华,使之成为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恽代英、林育南等是利群书社的主要成员,他们学习、研究马列主义尤为刻苦认真,完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转变也更为突出。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恽代英,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他的实际工作和思想方法上表现出“新村”主义、空想主义比较严重。但这都在利群书社成立之前和书社初期。1920年1月,恽代英辞去中华大学的职务,在利群书社边服务边学习。他研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和《新青年》、《新潮》等进步刊物;翻译了考茨基《阶级争斗》,摘译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关家庭部分。还写了《论社会主义》等论文。经常为书社的社员们讲解马克思主义。恽代英在学习、翻译、研究、论述和讲解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掌握了马克思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社会实际,懂得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要改造中国社会必须进行阶级斗争的道理。从而促进了自己迅速成为一个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当然,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也得到了一些马克思主义者的帮助。1920年底,刘仁静在北京给恽代英写信,宣传了俄国的劳农革命,批评了恽代英空想的“社会主义天国”。1921年4月,林育南给恽代英写信,赞成用阶级斗争解决中国社会问题。6月,林育南给恽代英写信,对恽代英的《未来之梦》中的一些观点提出了批评。这些商榷、探讨和批评意见,在恽代英的思想转变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恽代英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林育南,湖北黄冈人。1915年到1917年就读于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在校刊发表《福泽渝吉教人以独立之道论》等文章。经同学沈光耀介绍,结识了恽代英,并加入互助社。1918年,与恽代英发动武汉学生反对北洋政府与日本签订卖国条约《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斗争。1919年,与魏以新等成立“新声社”,创办《新声》半月刊,并任主编。五四运动爆发,林育南十分活跃,张贴传单,联络各学校,组织集会,声援北京。还给在乡村的林育英写信,要他们在黄冈乡下响应。武汉学生会成立,林育南被选为负责人之一。全国学联在上海成立,林育南应邀出席,在大会上宣读了《武汉学联意见书》。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1919年9月,林育南担任互助社社刊《向上》的主编。10月,同廖焕星发起“健学会”,在黄冈回龙山创办浚新学校和通俗演讲社。11月,与恽代英在武昌筹建“利群书社”。1920年2月1日,利群书社正式开业。6月又与陈学渭在武昌蛇山成立“诚社”。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1920年9月,林育南考入北京医学专科学校。经常与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刘仁静在一起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讨论改造中国社会等问题。并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寒假回家乡黄冈筹划恢复浚新学校。1921年3月,浚新学校恢复开学。同时,恽代英、林育南集资创办利群毛巾厂。7月16日至21日,与恽代英、李求实、李书渠等主持在黄冈浚新小学召开互助社年会。会议一致决定,成立了“共存社”,与恽代英共同起草了会议的决议案和共存社的马克思主义纲领。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从林育南的革命经历来看,到共存社的成立时,林育南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共存社的成立是在黄冈的浚新小学。这里是一个革命的策源地,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早在农村传播的地方。陈潭秋、陈荫林、陈学渭、林育南、林育英、包惠僧、刘子通、胡亮寅、肖人鹄、刘祖念等都是这个地方早期革命的骨干分子。1920年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以后,陈潭秋、陈学渭、胡亮寅、肖人鹄、刘祖念等,就在浚新小学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他们经常在一起研读《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社会进化史》等马克思主义书刊。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这块土地上,造就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共存社在这里成立,他们都成为了共存社的成员。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四、几点刍议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1、共存社是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马克思主义团体,是党的第一个农村组织。这多年来,由于缺乏资料和研究,共存社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在研究中也存在一个看问题的方式方法问题。第一,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是经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李汉俊与武汉的董必武等联系,陈独秀派刘伯垂到武汉而组建起来的。武汉小组的建立与上海小组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武汉共产主义小组被承认为是党的早期组织。第二,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董必武、陈潭秋等后来成为了党组织的杰出领袖,特别是董必武成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所以,对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资料发掘、进行研究和宣传必然要多些。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地位和知名度也必然就高些。我认为,对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肯定、研究和宣传都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或否定共存社。如果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也是不应该的。研究问题,不能只看形式,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才是科学的。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2、共存社的创始人之一恽代英,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刻苦学习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刻苦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方面,都作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但是,具体到恽代英在什么时候,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时间界定问题上,研究界存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他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在他成立共存社稍后,有的认为他是在192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之时。我通过对恽代英思想的转变研究,认为恽代英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在他1920年2月创办利群书社到19 21年成立共存社之前。在这段时间里,他研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翻评、研读了《阶级争斗》等马克思主义书刊,他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他的言行,他的工作,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3、共存社能够诞生在湖北黄冈的农村,是恽代英、林育南、李书渠等马克思主义者的一大创举。湖北黄冈的这块土地,具有长久强烈的革命传统。从俄国的十月革命,到中国的五四运动,为此地吹来了革命的热潮,涌现出一大批革命的先进分子。陈潭秋、包惠僧、刘子通、林育南、林育英、陈荫林、陈学渭、肖人鹄等都是土生土长在这块土地上。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在都市武汉诞生,有着他的社会政治基础。共存社在黄冈农村诞生,也同样有着他的良好的社会政治基础。他是名副其实的“劳农政治”的结果。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4、根据共存社的成立经过、背景、性质及其活动情况来看,他是党在农村的早期组织。他是党在农村的一面旗帜。我们不能把他与五四时期的一般社会团体来看待。加强对共存社的研究,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农村党组织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胡中秋)qUW《今日黄冈》
 
 
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时,常常围绕参加过一大的13个代表及其所代表的组织,而其他则涉及较少——qUW《今日黄冈》
共存社:未受重视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时间:2015/9/29 16:14:29  来源:北京日报 (陆琴)
      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时,常常围绕参加过一大的13个代表及他们代表的组织,而其他则涉及较少。周恩来逝世后,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在一大纪念馆中给旅欧支部一席之地。但是,至今谈到武汉地区虽也提到恽代英和利群书社,但是对恽代英创建的共存社重视不够。早在1982年3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王鹤寿、赵毅敏、曹瑛等六人纪念张浩的文章《忠心为国、虽死犹荣》,就指出:“共存社它的性质是共产主义小组式的组织。”此文经过胡乔木的批准而刊登。这个文章是我起草的,因而知道这个过程。但是,这六位前辈都不是党史界的领导,因而没有引起重视。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恽代英等创建共存社不是偶然的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恽代英和林育南、肖楚女、李求实等创建共存社不是偶然的。这要从共存社的灵魂人物恽代英的革命活动说起。1917年10月,恽代英学习基督教青年会的办法,和黄负生等4人创办了青年社团“互助社”,互助社是全国成立最早的进步青年社团。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1919年冬,张浩、林育南、林乐浦等根据恽代英在乡下办一个小学校的建议,在黄冈白羊山下八斗湾家庙里办起了宣传新思想的浚新小学和通俗讲演社。这是他们试验新生活和实施农村教育的重要场所。因领导、支持武汉地区的五四运动,引起反动派的反对,1921年恽代英辞去中华大学附中部主任一职,2月l日,恽代英、林育南、李书渠、廖焕星等人创办的利群书社成立。一方面为了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另一方面,以此进行新生活的试验。利群书社经销《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阶级争斗》等著作和《新青年》、《共产党》等刊物,给寻找真理的青年的心中点亮了一盏灯。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共存社是以布尔什维克为榜样的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五四运动后,中国有志于改革的人转入新村或工读互助团等社会运动。随着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社会改革的趋向由空想社会主义推进到科学社会主义。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1921年7月16日,恽代英等共24个青年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黄冈浚新小学开会。他们大部分是互助社的成员和社友。8月10日出版《我们的》对此次大会做了详细的报道,从中可以看出共存社的特点:(一)组织极严密,俨然一国家;(二)分社友社员,旨在“使人入社不致因社友有不健全而失败了社务”;(三)注重个人修养,又不避免破坏事业(推翻社会),不做无准备的破坏;(四)总务股委员用袁氏金匮投票法,其他各股委员,“由加入各股社员社友公举”。总之,共存社是人格互信的团体,不做无准备的破坏,亦不做无目的预备团体。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经过五四运动后两年来的探索、寻求,他们的思想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认为互助社旧的宗旨、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现时的要求了。经过6天的讨论,决定新成立苏俄布尔什维克式的组织,定名“共存社”,取社会大同、人类共存之意。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现恽代英起草的草案60条,因恽代英1921年日记未能保留下来,只能根据这篇报道来了解当时的情况。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在讨论共存社的宗旨时,大家辩论得很激烈。有的互助社老成员不同意成立共存社,有的不同意共存社的主张。所以恽代英起草草章,末尾附社友社员愿书,以接到愿书为正式入社。特别申明:使人入社不致因社友有不健全而失败了社务。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据没有参加会议的吴化之回忆:“那时,恽代英和多数社员思想还是觉得最好不要流血,尽量用和平手段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也就是说,在政治上、理论上接受了马列主义有关阶级斗争的思想,但有时也还认为革命斗争太激烈了,对流血牺牲还是力求避免为好。”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但是,在《我们的》报道中并没有用“力求避免流血牺牲”这样的词,在规定“但违反现行法制的事,非经大会公决,不得以团体名义行之”的同时,又特别申明:“又不避免破坏事业(推翻社会),不做无准备的破坏。”从特别申明中可以看出,他们是要推翻旧社会,建立新国家,只是“不做无准备的破坏”,采取严肃、严谨的态度。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共存社是以布尔什维克为榜样的。共存社的成立,标志着恽代英这些青年人的世界观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大部分共存社成员加入共产党,成为共产党早期重要干部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不久,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传来,1921年下半年恽代英直接与上海联系加入共产党,在他的带动下共存社成员大部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共存社停止活动。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1921年林育南参加劳动组合书记部,冬天又参加远东劳动大会,加入共产党。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1922年初,李求实回到武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表示革命的决心,他原名李国纬,此时改名为李求实。1924年担任《中国青年》编辑,团中央宣传部长等职。1931年2月7日牺牲于上海龙华。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1922年春,张浩回到武汉,在武昌模范工厂做工。这时林育南从苏联参加远东劳动大会回来了,共存社的成员大多数已分别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2月,张浩经恽代英、林育南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最早的工人党员之一。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恽代英及其同志们主张个人修养,在社团内一直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培养了大家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坚韧不拔的斗志,这些品格正是做为一个共产党员所必备的。所以共存社社员们不仅纷纷加入共产党,而且许多人成为共产党重要干部,在二七大罢工中、在安源工人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阅读延伸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利群书社是新华书店的始祖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1980年新华书店同志找到易礼容先生,说文化书社是新华书店的始祖,请他写回忆文章。易先生郑重地回答:“不对,利群书社才是真正的始祖。”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利群书社是在中华大学书报经理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取“利群助人”之意而命名。1921年恽代英辞去中华大学附中部主任一职,2月l日,恽代英、林育南、李书渠、廖焕星等人创办的利群书社成立。由大家集股,从北京、上海买进宣传新思想的报刊、书籍,在武汉推销。凭着多年的信用,到外面订书免收押金。(陆琴)
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qUW《今日黄冈》
 (完)
声明:本站所载内容之观点,皆出自资讯来源之作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果侵犯了你的名誉和权益,请提供有效合法的相关证明联系本站删除(0713-8663344)。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推荐

今日黄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