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老区湖北罗田县是王震直到晚年都密切联系的点。罗田县有位叫王宗武的领导同志经常带点板栗、绿茶等土特产来看他,他每次都要自己的管理员算清付钱。开始,王宗武过意不去,并开玩笑说:“这是王老见外。”王震作正色答:“大别山许多事情还没有完全办好,人民生活更困难,将来我们到马克思那里报到,本来还交不了差,心里很有愧,怎么还能白吃老区人民的东西,剥削老区人民呢!”7CJ《今日黄冈》
7CJ《今日黄冈》
王震将军一生牢记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殷殷训诫,是我党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楷模之一。7CJ《今日黄冈》
7CJ《今日黄冈》
王震的老部下多,战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多,大家对他有很深的感情,有时有的带盒茶叶什么的,王震也不好意思拒绝。但数额稍大时,王震都坚决退回或作价付款。7CJ《今日黄冈》
7CJ《今日黄冈》
1961年春节前,黑龙江垦区用两个麻袋反套一口砍掉脑袋的肥猪,让火车托运来。王震发现了,立即通知农垦部食堂一个姓宋的管理员拉走,让机关的同志过个好年。王震的炊事员陈师傅回忆说:“那时王老家五口人,每天凭本只能买五毛钱肉,正是过苦日子的时候。我要砍下两斤,王老坚决不让,眼睁睁让拉走了。”7CJ《今日黄冈》
7CJ《今日黄冈》
1962年秋,王震的家乡浏阳蜜桔大丰收,给他带来三筐共150斤。当时浏阳的蜜桔每斤两毛钱,王震则按北京的市价每斤四毛钱付给了家乡来人。他还亲自写信给中共浏阳县委,要求他们要坚决执行中央有关不许送礼的规定。7CJ《今日黄冈》
7CJ《今日黄冈》
大别山老区湖北罗田县是王震直到晚年都密切联系的点。罗田县有位叫王宗武的领导同志经常带点板栗、绿茶等土特产来看他,他每次都要自己的管理员算清付钱。开始,王宗武过意不去,并开玩笑说:“这是王老见外。”王震作正色答:“大别山许多事情还没有完全办好,人民生活更困难,将来我们到马克思那里报到,本来还交不了差,心里很有愧,怎么还能白吃老区人民的东西,剥削老区人民呢!”7CJ《今日黄冈》
7CJ《今日黄冈》
王震主张公私要分明。他的孙子小时候要拿他的办公用纸做演算纸用,他说:“这不行哟,要五讲四美。”他反对用公家家具,除了会客室的沙发及他用的书橱、办公桌椅是公家配发的外,其余他都要自家购置。无论是公家配发或是自家买,均要求方便实用即可,反对配或买高档的。一次,家里的木板椅换成了皮面椅,他好一顿发火。一个大衣橱从五十年代一直用到去世,大衣橱的门关不上,就用旧报纸垫掖着。客厅里的沙发用了近20年,摇摇欲坠还不换。王震睡的始终是一张极普通的硬木板床,80年代初床上加了层塑料泡沫垫。王震的床头摆放的是任弼时儿子任远远手工制作送他的简陋的台灯,上面用红油漆写着:“为革命的老英雄王震副总理设制 任远远 一九七七·二”。这个台灯一直用到王震去世。(李慎明)
7CJ《今日黄冈》7CJ《今日黄冈》
[附文转载] 一位开国上将对罗田老区人民的别样情怀
记王震同志对罗田老区建设的亲切关怀和巨大支持7CJ《今日黄冈》
(作者:刘心明 事由:2008年王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
王震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这位驰骋中国政坛近五十年的共和国开国上将,战争年代,就是赫赫有名的一代战将,从叱咤风云的工人运动领袖到身经百战的红军师长,从闻名中外的南泥湾开荒大生产的三五九旅旅长到南下第二次长征的支队司令员,从中原军区到保卫延安的纵队司令员到新疆军垦戍边的一代元勋,从国务院副总理到国家副主席,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经历,在全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革命成功后,始终没有忘记老苏区大别山罗田县的父老乡亲,为罗田人民脱贫致富呕心沥血,与罗田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为罗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倾注了巨大的心血。近日笔者采访了事情的亲历者、见证人,原罗田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王宗武同志,他充满深情的回忆,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让笔者感受到王震同志扎实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谦和性格和对老区人民的别样情怀。下面记述的是王震同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直逝世期间,关怀、支持罗田老区建设的点滴事情。7CJ《今日黄冈》
7CJ《今日黄冈》
一、加快老区脱贫致富步伐,必须充分开发山区优势资源,7CJ《今日黄冈》
罗田地处大别山腹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民主革命时期,罗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解放以后,在中央和省、市委的关怀下,罗田人民经过大规模地改善生产条件,经济状况有了明显的发展,人民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罗田是个山区县,基础设施条件很差,群众生活仍然处在贫困之中。7CJ《今日黄冈》
7CJ《今日黄冈》
县委经过分析,虽然经济建设上不去,但罗田也有自身优势,如有比较丰富的山区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这里可以做文章。一九七三年初,县委向刚从江西农场劳动回到北京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的王震同志作了汇报,王震同志非常重视,他向周总理汇报后,周总理指示他到大别山老区住点,他主动选择罗田。他在一份报告中深情地批示,老区人民过去为我们抬担架,送军鞋,现在还这么苦,应该支持老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在这个批示中,还把罗田作为国家的外贸商品出口基地来建设。7CJ《今日黄冈》
7CJ《今日黄冈》
王震同志随即指示,由国家计委牵头,由农、林、科技、财政、外贸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到罗田调研,工作组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认为要使群众尽快脱贫,应该发扬罗田栽桑养蚕的传统,是一个好门路。后来王震同志多次听取工作组和罗田县委的汇报,决定先从发展桑蚕入手,加快脱贫步伐。他了解到罗田一九七二年蚕茧总产约八十九万斤,问罗田县委的同志,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能否搞到一百五十万斤?县委的同志回答说如果解决了桑种、化肥、人才、资金四个问题,实现这个目标没问题。王震同志当即指示,四个问题全部解决,一是到广东调桑种,广东省委的领导给予大力帮助;二是外贸部门紧急进口二千五百吨尿素,连续给罗田三年,三年发展不起来不给;三是从全国桑蚕研究所派出一批专家进驻罗田,解决养蚕的技术问题;四是资金问题在农业专项资金中拨付八十万元。为了搞到桑种,王震同志专门打电话到浙江和广东,广东组织大批劳力到顺德采摘,又打电话到外贸部,因进口化肥有周期,先从库存中调五百吨到罗田。在当年养蚕中期缺桑叶时,他甚至还调动两个连的解放军到武汉东西湖帮助采桑叶,用军车送到罗田,可见王震同志帮助老区人民脱贫的心情是何等急切。有了这些措施,罗田第一次大规模栽桑养蚕迅速行动起来,一九七三年不负众望,全县蚕茧总产达到一百五十三万斤。王震同志知道消息后,非常高兴,说老区人民就是好样的,说话算数。7CJ《今日黄冈》
7CJ《今日黄冈》
二、加快老区脱贫致富步伐,必须坚持工业先行的指导思想。7CJ《今日黄冈》
有了使群众快速脱贫的门路,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王震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勇气,高瞻远瞩,决定要在山区办工业,同时受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委托,率先在罗田办点示范。他那时刚刚解放出来不久,作出这个决定是要胆略的,为了老区人民,他心无旁骛,尽最大的努力帮助罗田人民。他指出,没有工业,脱贫致富是不可能的,必须坚持工业先行的指导思想。7CJ《今日黄冈》
7CJ《今日黄冈》
他在万忙之中,经常想罗田办工业的问题,他经常提醒罗田县委的负责同志,办工业必须要选准项目,选准项目的前提是能够有效地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他要求罗田县委,必须依靠自身资源优势,扬长避短,依托资源办工业的指导思想不能变。如罗田在开发天堂河梯级小水电站时,他亲自计算罗田的水资源,从承雨面积到常年降雨量,从蕴藏量到落差,搞得清楚明白。为了解决罗田用电问题,他亲自批示水电部钱正英部长,要支持罗田建设天堂河梯级电站开发,一九七七年开始,用不到三年时间,在天堂河原有一二级电站的基础上,连续建设二座,所用钢材、水泥、炸药全部都是王震同志批示有关部门拨付的,有的是无偿的,有的是计划内的价格,炸药甚至是从青海派解放军部队用军车调来的。建设缫丝厂时,计划支持二百九十七万购买设备,他非常周到地考虑,办厂不仅要建设资金,还需要流动资金,在八十年代国家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拨付了五十万的流动资金。办食品厂时,他批示国家计委和农业部的主要负责同志,向他们宣传罗田食品工业主要原料,特别是板栗个大质优,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要全力支援罗田把板栗深加工搞起来,有了他的指示,建设食品厂所需要的资金计划及时到位,工程如期峻工,有的设备还是从日本进口的。7CJ《今日黄冈》
从七十年代初期到八十年代末期,在他的关怀下,罗田依托山区资源,建有以蚕茧为原料的缫丝厂、丝绸厂、服装厂,以山区高落差的水源建设的水电厂,以林业资源为依托的纤维板厂,以罗田传统产品板栗为原料的食品厂,以储存农牧产品为主导的冷冻厂等一批骨干企业。他不仅在新办资源型企业上给予罗田全力支持,对原有的老工业企业也不遗余力地倾心帮助,如县无线电元件厂,在他的帮助下,引进日本关键设备七十九万元,都是无偿支持。这段时间,罗田在兴办工业企业的过程中,王震同志自始至终给予高度关注,在他的感召下,国家有关部门,湖北省委和原黄冈地委都是一路绿灯,加大了支持的力度,减少了办事环节,只要罗田提出什么要求,他总是想尽千方百计给予解决,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才使得罗田的资源型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九八八年罗田的工业产值达到一点七八亿元,首次超过一点四二亿元的农业产值,老区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7CJ《今日黄冈》
7CJ《今日黄冈》
三、加快老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必须坚实农业的基础地位。7CJ《今日黄冈》
在对待罗田农业问题上,王震同志在多次谈话中告诫罗田县委,他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有了办工业的指导思想,办了一些工业企业,并不等于解决了群众吃饭的问题,粮食还是重中之重,如果一个山区县农业没搞好,群众的基本生存问题没有解决,就会出现不稳定因素,因此决不能降低农业的基础地位。回顾王震同志对罗田农业的关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7CJ《今日黄冈》
第一,支持罗田做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性工作。根据罗田农业的实际,他提出首先解决种子问题,他指示国家有关部门,只要有新的良种研制出来,先拿到罗田做实验,加强农业科研力量,并先期在海南搞良种培育,大大提高了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在七十年代,罗田农业在全省有一定影响。二是要大面积提高农产品产量,必须有自己的化肥工业。一九七四年初期,根据他的指示,罗田从上海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新三千吨合成氨设备,那时还得用一千八百吨钢材换,罗田既没有钱买设备,也没有钢材换,他亲自打电话上海市委,上海市委将这套设备无任何附加条件地送给罗田了,而罗田只象征性地给了十几万元。经过千人会战,一年就建成投产。有了新良种,有了化肥生产线,罗田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番。7CJ《今日黄冈》
7CJ《今日黄冈》
第二、支持罗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罗田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不足,劳力相对缺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一九七四年以后,他陆续从有关部门调来二十台推土机,一台推土机可以顶五百个劳力,用这些推土机开垦耕地,开展了气势磅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还无偿调拨一千台拖拉机,大搞农业机械化。建设二十多座大型机泵站,使望天丘变成旱涝保收田。罗田用这些机械设备,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形成了南田北路的格局。至今这些耕地、道路、水利设施仍然在发挥着重大作用。有了这些基础设施,为罗田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变化,给罗田人民创造的强有力的物质条件,不仅给老区人民大大解放了生产力,而且在精神上给了罗田人民以坚定的信心。这样的物质生产条件,在那个年代,是别人所没有的,令周边县市的干部十分羡慕。7CJ《今日黄冈》
7CJ《今日黄冈》
第三、支持罗田做好畜牧业生产。罗田山地草场资源较为丰富,有较大的理论载畜量,王震同志对罗田的领导说,外国人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原因就是国民的身体素质不强壮,很少吃到牛肉,喝到牛奶,你们那么多草场资源为何不好好利用来养牛?因此,从一九七四年下半年开始,罗田县委作出了大力发展农村畜牧业的决定。在王震同志的帮助下,外贸部门为罗田进口英国海福特种牛两头,一头短角役肉二用牛,当时的价格是二万元一头,非常贵重。还引进奶牛六十三头和一大批良种猪,并配备吉普车一台和三台液氮设备,用于当时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液氮人工授精。此外,根据他的安排,罗田派出领导和专业人员到北京参观学习,引进北京黑猪,用以改良品种。七十年代中期,罗田每个月向港澳等地出口三车皮生猪和一车皮菜牛,成了真正的外贸出口基地。7CJ《今日黄冈》
7CJ《今日黄冈》
他不仅在工业、农业、人民群众生活方面真情帮助罗田人民,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他关心爱护罗田人民的事例。罗田教育相对落后,在他的倡导下,在罗田建起了湖北第一,全国第三座希望小学。为了探明罗田的矿产资源,他无偿从地质部门调来资金、技术人员和设备,探明了大崎乡金矿蕴藏量,还在三里畈镇打井二十一口,探明了地热资源蕴藏量,为后来的金矿开发、地热开发奠定了基础。象这样的事情为罗田办得太多了,以至于到今天也无法统计他到底为罗田人民办了多少事,数不胜数。罗田不是他的家乡,也不是他亲属所在地,为什么他对罗田人民高看一眼,厚爱十分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他对人民充满爱,对老区人民充满情。从七十年代初直到去世的二十多年间,王震同志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的关系,是共产党人反哺人民的生动体现。在王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写下这这篇短文,以志纪念。(刘心明)
7CJ《今日黄冈》7CJ《今日黄冈》
王震将军遗落在鄂东大山里的故事(上)
(完)
声明:本站所载内容之观点,皆出自资讯来源之作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果侵犯了你的名誉和权益,请提供有效合法的相关证明联系本站删除(0713-8663344)。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